AMZ123获悉,近日,分析机构Bernstein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望带动美国电商市场重新回到疫情前的增长轨道。
尽管近几年电商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但包括AI购物助手和视觉搜索在内的新兴工具,正逐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门槛,可能在未来几年推动线上零售的再次提速。
数据显示,美国电商平台的商品交易总额(GMV)在2022年至2024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8.5%,约为疫情前增速的一半。受通胀压力和可支配支出疲软影响,该行业近年整体表现趋于低迷。
预计2025年电商GMV增速可能会进一步放缓至7%左右,但在2030年前有望迎来“温和的加速”,主要得益于AI在消费场景中的深入渗透。
报告预测,购物网站内嵌的聊天机器人、图像搜索等AI功能有望在未来五年内为美国电商GMV的复合年增长率额外贡献150至250个基点。到2030年,线上销售预计将占美国整体零售总额的22%,较当前的16%显著提高,意味着未来五年电商年均增长率可维持在8.5%左右。
报告指出,最大受益方将是那些被认为“不可或缺”的大型电商平台,如亚马逊(Amazon)和沃尔玛(Walmart),它们在疫情期间已成功扩大市场份额。
此外,主打低价策略的新兴平台Shein和Temu也被看好。相比之下,主要面向非必需消费品类的电商平台,如Etsy、Wayfair和eBay等,在市场竞争中略显滞后。
报告还强调,AI工具能够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转换成本。例如,通过更精准的商品推荐系统和前端智能客服服务,用户更容易在同一平台完成多类购物,消费行为也更容易集中在头部网站,推动行业向集中化方向发展。
尽管整体营收增速放缓,但电商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估值正在逐步回归历史平均水平。分析师预计,以亚马逊为代表的头部平台,将在行业从“规模扩张”阶段过渡至“收益回收”阶段的过程中率先实现盈利增长。
在品类表现方面,食品杂货、医疗保健及个护产品成为当前电商市场的相对强势板块,而服装和家居类商品则呈现出需求趋缓的迹象。这一趋势也反映出消费者在高通胀环境下更加注重实用型消费。
整体来看,虽然短期内美国电商市场面临增长压力,但AI技术的逐步应用有望成为推动行业重拾活力的关键因素,未来几年电商平台的竞争格局也可能因此发生新的变化。
来源:跨境头条